近日,新京报记者盘点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及地方食药监局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7日的食品抽检公告发现,尽管保健食品去年合格率总体很高,达98.3%,但仍有40例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案例,主要集中在减肥、辅助降血糖、免疫调节类产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假冒。添加的物质包括泻药、兴奋剂、伟哥等。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指出,经过近几年政府的管理,非法添加行为已经不是保健食品行业的主要问题,但非法添加这种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一宗罪
危害: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肝功能异常等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显示,减肥功能产品可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麻黄碱、芬氟拉明。
上个月曝出的两起大案均涉及减肥类产品的非法添加。据台州警方向媒体透露,查获的有毒有害减肥胶囊产品“燃脂天天瘦”、“苹果瘦”等20余种约1.5万盒,而这些产品中经检测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等成分。
“燃脂天天瘦”、“苹果瘦”的包装盒上标的是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但新京报记者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的保健食品中,查询不到这两种产品的任何信息。
在新京报记者梳理出的保健食品40例非法添加案例中,减肥类产品有10例,均添加了盐酸西布曲明或酚酞,或两者均有添加,其中一例还含有咖啡因。这10例标称为保健食品的减肥产品中,仅有两例可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官网查到,但其标注的生产企业也与官网公布的登记申请企业不符,其余8例均为假冒。
“西布曲明”全称“盐酸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兴奋、抑制食欲等作用。资料显示,1997年,“西布曲明”在墨西哥、美国上市,并被用于减肥药中。因其减肥效果明显,曾在全球86个国家得到上市批准。然而,西布曲明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它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等。2010年1月21日,欧盟宣布暂停使用“西布曲明”,同年10月8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宣布停用。2010年10月30日,我国也宣布停止生产、使用“西布曲明”的原料和制剂。
而酚酞是医药轻泻剂,能刺激肠壁,引起肠的蠕动促进排便。过量和长期滥用可造成人体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时可诱发心律失常。
由于西布曲明、酚酞等药物价格低廉,且确有一定的抑食、减肥功效,屡被一些不法商家巧妙加入减肥食品中牟取暴利。
二宗罪
危害:头痛、潮红、消化不良、视觉异常等
免疫调节、缓解疲劳类保健食品添加伟哥
在免疫调节类、缓解疲劳类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类物质也成为了不法企业的潜规则。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中,这两类产品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包括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红地那非等。
新京报记者梳理的40例非法添加案例中,有22例都是在免疫调节类和缓解疲劳类保健食品中添加了西地那非或他达拉非。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食品或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中添加西地那非属于违法行为。西地那非是一种研发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时意外发明出的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在中国广泛被称为“伟哥”。使用西地那非造成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潮红、消化不良、鼻塞及视觉异常等症状。因此,在脱离医生指导下服用西地那非,会对服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指出,短期服用添加了他达拉非物质的保健食品不会产生明显危害,但长期过量食用含有该类物质的保健食品存在健康风险,可能对心血管病患者心脏带来潜在的危害。
三宗罪
危害:可能造成低血糖、肾病甚至死亡
辅助降血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降糖药
如果你觉得购买的辅助降糖类保健食品降糖效果跟降糖药有一拼,那就该当心了。因为,在辅助降血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格列本脲、苯乙双胍也是不法企业牟利的潜规则之一。
新京报记者梳理的40例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案例中,有8例为辅助降血糖类“保健食品”添加降糖药,7例假冒伪劣产品。南昌健民营养补品厂生产的珍迪牌糖乐康冲剂为正规保健食品,但也查出其内非法添加格列本脲。
格列本脲为降糖药,用于中、轻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种降糖效果明显的西药,但是由于副作用比较明显,因此许多患者不适合服用这种口服降糖药,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格列本脲更是非常危险的。长期大量地服用格列本脲,最终会造成低血糖和肾病,甚至导致死亡。
而苯乙双胍在大陆已经禁止生产和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再评价认为,苯乙双胍可导致乳酸酸中毒,发生率较高,临床价值有限,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效益,决定停止苯乙双胍原料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 业内声音
对违法企业法律制裁+行业除名
新京报记者梳理中发现,一些产品早在几年前就曾因非法添加问题而被曝光。如标称有国食健字批准文号的蚁力神牌鸣琪胶囊、挺靓牌减肥胶囊、思路雅牌靓丽胶囊等。尽管其名称可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查询到,但生产企业其实与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登记的该产品生产企业并不相符。
“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现象。”健道康元(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全金指出,一些企业把产品宣传成了“神药”,为了达到宣传效果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对整个行业而言,这种行为是一种伤害。”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也指出,保健食品产业经营企业众多,大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型企业能做到自律规范经营。但是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薄,违法生产营销、虚假夸大宣传等,直接破坏了保健食品的整体信誉。同时,一些普通食品违法添加药物成分、功能声称等,也使保健食品“躺枪”,让老百姓误解,造成金钱的浪费及疾病的延误治疗,尤其是一些假冒产品对正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以前,大家认为效果好就是好保健品,现在意识到安全更重要。如果有很明显的效果,那就是药了。”在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看来,非法添加比非法会销的性质更恶劣,因为添加的药物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无异于“下毒”。
王大宏指出,随着2013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展开打击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行动以来,非法添加已不是行业的主要问题,但仍要严厉打击。治理非法添加行为,不仅仅是行政管理上的问题,下架、罚款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最严格的行规和最严厉的法律才能震慑住企业,让企业不敢违、不能违。除了司法上的制裁,还应当在行业里设立黑名单制度,让有违法行为的企业被行业除名。
■ 小贴士
保健品是消费者对改善健康状况产品的俗称,在法律文件中并没有这个词。而保健食品则是经过政府严格的审评审批、带有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的产品,这个概念一定要弄清楚。
因为非法添加的“保健食品”多为假冒产品,刘学聪和王大宏提醒,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准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避免买到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冒牌货。
两位专业人士提醒,要想购买到正规的保健食品,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品牌意识。如果遇到了没听过的品牌,一定要非常慎重,不妨在网上搜索一下,看该品牌是否曾被媒体曝光或被政府公告。
2、应在正规渠道购买。有的产品会假冒知名品牌,而正规渠道是保护消费者的一道关卡,因为假冒产品往往进不了正规渠道。千万不要去会销场所、没听过的平台购买产品。
3、学习商品知识。购买产品前,应该了解产品的一些功能、适应人群等,看是否适合自己,不要盲目跟风购买。